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
【教学内容】
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:准备课、位置、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,认识图形、11-20各数的认识、认识钟表、20以内的进位加法,用数学,数学实践活动。
【学情与教材分析】
两个班各有学生42人,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,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。他们天真可爱,活泼调皮。据幼儿班老师介绍,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。有的活泼开朗,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,接受能力差。开学初,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,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,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,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,想来就来,要走就走,上课时乱走乱动。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,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,发挥学生的想象。因此,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,在传授知识的同时,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,创新能力的培养,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。
全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:数一数、比一比、1----5的认识和加减法、认识物体和图形、分类、6-----10的认识和加减法、11-----20的认识、认识钟表、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: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。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,难点是进位加法,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,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。因此,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,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,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。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,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,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、思维能力、口头表达能力、学习习惯、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,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,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,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,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、思考方式。
【学习目标】
1.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,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,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,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,会读、会写0-20各数。
2.初步知道加、减法的含义和加、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,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,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。
3.初步学会根据加、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。
4.认识符号“=”、“>”、“ <”,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。
5.直观认识长方体、正方体、圆柱、球、长方形、正方形、三角形和圆。
6.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,认识“上、下”、“前、后”、“左、右”的基本含义,会用“上、下”、“前、后”、“左、右”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。
7.初步认识钟表,会认识整时和半时。
8.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,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,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。
9.认真作业、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。
10.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。
【学习重难点】
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。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(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)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,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,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,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,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,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。
【教学措施】
1.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,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。
(1)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,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,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。
(2)尽量选择、设计现实的、开放式的学习活动,让学生通过活动,积极思考、相互交流,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。
(3)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,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,体验用数学的乐趣。
(4)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,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。
(5)联系儿童实际、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。
2.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,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,建立数感。
3.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,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。
4.根据儿童生活特点,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,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。
5.通过“用数学”的教学,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。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。
6.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,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,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。
7.充分利用教材资源,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。组织学生自主探索、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。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。
8.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。
小学一年级数学“零起点”教学标准
学习领域 |
教学内容 |
教学起点 |
教学要求 |
|
|
|
|
|
|
|
|
|
|
结合具体情境理解 100 以内 |
|
要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 |
|
|
|
数的意义,初步理解数位和 |
以结合具体情境认识 |
开展教学,不能因为部分学生 |
|
|
|
计数单位的概念,初步认识 |
已经会读写 0-10 各数,而擅 |
|
|
|
|
0-10 各数,并在认识 |
|
||
|
数的 |
十进制计数法,能用符号和 |
自削减课时,要让学生经历 |
|
|
|
0-10 各数的过程中, |
|
|||
|
认识 |
词语描述 100 以内数的大小, |
0-10 各数的抽象过程,深刻 |
|
|
|
|
会进行简单的估计,帮助学 |
理解“>”“<”“=” |
认识 0-10 各数的含义,初步 |
|
|
|
生建立数感、符号意识,初 |
的含义为教学起点。 |
建立数感,感悟符号思想和抽 |
|
|
|
|
|
||
|
|
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。 |
|
象思想。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要以理解算理、计算正确、书 |
|
|
|
|
|
写规范为主要教学目标,要允 |
|
数 |
|
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加法 |
以结合具体情境理解 |
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 |
|
与 |
|
和减法的意义,能熟练口算 |
行计算,逐步提高运算能力, |
|
|
|
|
|
|||
代 |
数的 |
加减法的含义、学习 |
|
||
20 以内加减法,能口算简单 |
达到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。不 |
|
|||
数 |
运算 |
10 以内加减法计算 |
|
||
的 100 以内加减法,能正确 |
要过分追求计算速度,不提倡 |
|
|||
|
|
为教学起点。 |
|
||
|
|
计算简单的两位数加减法。 |
过早地组织口算比赛,不要求 |
|
|
|
|
|
|
||
|
|
|
|
学生以背诵的方式提高计算 |
|
|
|
|
|
速度。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, |
|
|
|
在现实情境中,认识钟面和 |
以结合现实情境认识 |
通过直观操作等活动引导学 |
|
|
|
时间单位“时”;在现实情 |
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,体验 |
|
|
|
常见 |
时间单位“时”和人 |
|
||
|
境中,认识人民币的单位: |
单位产生的必要性。要在理解 |
|
||
|
的量 |
民币的单位“元”“角” |
|
||
|
元、角、分,了解它们之间 |
的基础上记忆单位之间的进 |
|
||
|
|
|
|||
|
|
的关系,会进行简单的计算。 |
“分”为教学起点。 |
率并进行换算,不要死记硬 |
|
|
|
|
|
背。 |
|
|
|
|
|
|
|
— 10 —
学习领域 |
教学内容 |
教学起点 |
教学要求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教学时,应重点引导学生通过 |
|
|
|
|
以借助实物和模型, |
看一看、摸一摸、比一比、折 |
|
|
|
能辨认长方体、正方体、圆 |
通过具体的操作活 |
一折、分一分等活动,经历从 |
|
|
|
动,辨认长方体、正 |
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几何体和 |
|
|
|
图形 |
柱和球等立体图形;能辨认 |
|
||
|
方体、圆柱、球等几 |
平面图形的过程,用自己的语 |
|
||
|
的 |
长方形、正方形、三角形、 |
|
||
|
何体和辨认长方形、 |
言描述图形的特征,在充分感 |
|
||
|
认识 |
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 |
|
||
|
正方形、三角形、平 |
知的基础上形成图形的表象, |
|
||
|
|
形。 |
|
||
图 |
|
行四边形、圆等平面 |
并体会分类思想。不要求学生 |
|
|
|
|
|
|||
形 |
|
|
图形为教学起点。 |
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去总结归 |
|
与 |
|
|
|
纳、记忆图形的特征。 |
|
几 |
|
|
|
要结合生活经验,通过直观演 |
|
何 |
|
|
|
示、动手操作、游戏活动,引 |
|
|
|
理解“上、下”“前、后” |
|
导学生理解“上、下”“前、 |
|
|
图形 |
“左、右”的基本含义,初 |
以学习“上、下”“前、 |
后”“左、右”的基本含义, |
|
|
与 |
步感受方位的相对性,并会 |
后”“左、右”的基 |
体验空间方位。教师要慎重对 |
|
|
位置 |
用这些术语描述物体的相对 |
本含义为教学起点。 |
待位置关系的“相对性”,尤 |
|
|
|
位置。 |
|
其是“左、右”内容的学习, |
|
|
|
|
|
不能任意提高教学难度和教 |
|
|
|
|
|
学要求。 |
|
|
|
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 |
|
要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,紧密 |
|
|
|
|
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分类活 |
|
|
|
|
定的标准进行分类,体验分 |
以根据给定的标准进 |
|
|
|
分类 |
动,帮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 |
|
||
|
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 |
行分类为教学起点。 |
|
||
|
|
义;体会:分类标准不同,分 |
|
||
统 |
|
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。 |
|
|
|
|
|
类的结果也不同。 |
|
||
计 |
|
|
|
|
|
|
初步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收集 |
|
|
|
|
与 |
|
|
统计活动要贴近学生生活,教 |
|
|
|
数据,能用自己的方式(文 |
|
|
||
概 |
|
以让学生按给定的标 |
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经历完 |
|
|
|
字、画图、表格等)整理数 |
|
|||
率 |
|
准分类计数,自主探 |
整的数据收集、整理、分析的 |
|
|
统计 |
据,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 |
|
|||
|
究收集数据的方法 |
过程,感受统计的作用。教学 |
|
||
|
|
析,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 |
|
||
|
|
为教学起点。 |
时要注意把控统计知识教学 |
|
|
|
|
的问题,初步感受数据蕴含 |
|
||
|
|
|
的难度。 |
|
|
|
|
信息,体会数据分析的作用。 |
|
|
|
|
|
|
|
|
济南汇才学校教学进度安排表
周次 |
教学内容 |
课时 |
第1周 |
常规训练 、准备课 |
5 |
第2周 |
位置 、1-5的认识 |
5 |
第3周 |
1-5的认识 |
5 |
第4周 |
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|
4 |
第5周 |
国庆节 |
5 |
第6周 |
加减法的初步认识、0的认识 |
5 |
第7周 |
三单元整理复习、认识图形 |
5 |
第8周 |
6.7的认识和加减法 |
5 |
第9周 |
8.9的认识和加减法 |
5 |
第10周 |
10的认识和加减法、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|
5 |
第11周 |
五单元整理复习 |
5 |
第12周 |
11—20各数的认识 |
5 |
第13周 |
数学乐园、认识钟表 |
5 |
第14周 |
20以内的进位加法 |
5 |
第15周 |
20以内的进位加法 |
5 |
第16周 |
八单元整理复习 |
5 |
第17周 |
总复习 |
5 |
第18周 |
总复习 |
5 |
第19周 |
|
|
第20周 |
|
|
第21周 |
|
|
第22周 |
|
|
备注: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微调 |